杀虎口是古代外长城上的军事关隘,此地位于云中之西,扼三关而控五原,自古成为险要,北方游牧民族旧时入侵中原,多以杀虎口为其突破口。杀虎口位于今右玉县北35公里,为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,其东、西两面分别是塘子山和大堡山,长城绵延于山脊之上,城墙长约2500米,宽约270米,两侧高山对峙,陡坡在30至40度之间,苍头河由南向北将古长城拦腰截断,流经之处呈狭长走廊状,形成一个地形险峻、攀越困难的天然关口,历史上的“走西口”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。JInGDIAN.TtcX.NEt天天查询提供
省级名胜景区由天天查询景点提供
杀虎口旅游区不收费,右玉长城历史博物馆10元/人,登长城5元。
杀虎口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,春秋时名曰“参合径”或“参合口”;唐称“白狼关”;宋名“狼牙关”;明朝在此抵御少数民族南侵,更名为“杀胡口”;清朝为缓和蒙古族矛盾,将“胡”改为“虎”,其后,“杀虎口”之名沿用至今。
旧方志有载:“长城以外蒙古诸蕃,部落数百分为四十九。唐文宗开成年间 (836-840),回纥军入寇云朔,被围歼于杀虎口一带,降兵多达数万,丢失许多辎重武器。明嘉靖六年(1522),蒙古铁骑多次从杀胡口侵犯中原,曾深入太原、平遥、介休等地,骚扰三十八州县。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),在杀虎口筑城堡,周回1公里,高3丈5尺;万历四十三年(1615),又在杀虎口城堡附近另筑城堡一座,名曰“平集堡”,周回高度皆同旧堡,二堡之间筑有连环墙,形成唇齿相依、犄角互援之势。由于杀虎口地势险要,历朝均在此屯兵把守,明设营守备、坐堡把总各一,布兵千余;清朝改中军守备为中军都司,增设千总、把总,驻军亦增至1600名。”
右玉古城内外不仅有雄浑古朴的古代建筑,还有颇为壮观的自然景观,被称为右玉十景的风台揽胜,绿圃柔茵,混元流碧,兔清回纹,牛心孕璞,雷峰占雨,圣泽蒸云,贺兰插汉,曲涧鸣泉,锦石呈文,令无数游人惊叹。